刘** 女 58岁 家住杭州下城区东新园小区新潮苑
患者因体检发现纵隔肿块10天,于2005年12月21日在邵逸夫医院CT检查示(病历号:200616):两侧肺纹理略增粗,未见明显占位灶,纵隔内胸骨后,主动脉弓旁可见多个增大淋巴结,最大者直径约26cm,呈分叶状,心包内可见水样密度影印象:纵隔肿块影各淋巴结肿大,以肿瘤性可能较大。遂于2006年1月3日行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心包部分切除,心包开窗引流术,术中见前上纵隔紧贴胸骨柄约6*6*4mm大小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胸腺瘤。
出院后,患者一直在家调养,2007年5月14日在邵逸夫医院行B超检查示(检查号:1464):于右肝内探及一个大小约1.6*1.6cm的你回声结节,境界清,于右侧颈部探及一枚淋巴结回声,切面大小约1.6*0.34cm。检查结论:肝内低回声结节(请结合临床);双侧颈部淋巴探及。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又行ECT检查(ECT号:11803):1、左颈部葡萄糖代谢增高灶,考虑恶性病变可能大。3、原胸骨位置病变葡萄糖代谢略增高,考虑治疗后改变。主管医生告知:结合病情,可以诊断为胸腺瘤术后,肝、骨、淋巴结多发转移,必须放化疗才能控制病情。 患者求生心切,当即入院进行治疗,行伽马刀放疗及六次化疗,但事与愿违,结果是化疗一面打,双侧目而视锁骨上的癌肿一面长,越打越大,肿瘤迅速增大到6*5cm。患者见状,只说了一句话:“谢天谢地!”心里想:我手术后以经受了放疗、化疗,吃足了苦头,现在肿瘤转移、扩散,越治疗肿瘤却长得越大,再也不用给我放化疗了,苦头也不用再吃了,等死吧!回到家中,看着年轻的儿子,心知许多事情还未完成,求生之望油然而生,决定采用中医药治疗。2007年6月2日来诊。
症见:面色晃白,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胸部憋闷疼痛,语声低沉,坐立不安,纳食不振,舌红苔糙,脉细数,触诊双侧锁骨上可及6*5cm大小肿块,质硬,无疼痛,固定不移。
分析:患者年近六十,胸阳不振,心肺气虚,不能推动气血正常运行,痰浊内蕴,湿邪阻滞,互结为肿块,停留胸中,结而成瘤,肿块日大,气血筋脉运行不畅,故胸部憋闷疼痛,语声低沉。放化疗耗气伤阳,则见乏力、消疲、纳差诸症。癌毒炽盛则肝、骨、淋巴结多发转移,双侧锁骨上癌肿盘踞。
治则:消癌排毒,祛湿化癌。
处方:灵芝破壁孢子粉4g(冲服) 炙鳖甲12 g(先入) 守宫3枚 蜈蚣3枚 姜半夏12g 牡蛎30g 生芪30g 蜂房15g 半支莲30g 蛇舌草30g
外用:消癌散10g,黄酒每日调敷于锁骨癌肿处。
服上方半月,外用药贴敷十次,患者与其儿子来医馆,高兴地说:“我们来要求中医治疗,心想只要能控制肿块不大起来就满意了,想不到锁骨上的肿块明显缩小。这样的治疗,就算倾家荡产也值,何况比住在医院放、化疗不知省了多少倍的钱,少了多少痛苦。” 续服至2008年1月2日,患者复诊,只见某神采奕奕,身体康健,锁骨上的癌块完全消失。患者兴奋地说:“半年前我来求治,坐都坐不住,只能躺在诊室的病床上,说话一点没力气,发不出声音。半年过去了,现在的我生龙活虎,可以唱《青藏高原》了。真是高兴呀!医院的医生都不相信我还能活着,可当他们看到我神采奕奕的样子,又完全摸不到我锁骨上的肿块时,就没话说了,建议我继续中医治疗。”
按语:
胸腺瘤多发于前纵隔。胸腺是一个与免疫功能和神经肌肉传导有关的器官,其作用主要是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与体内的内分泌腺,如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胸腺瘤符合手术指征应及时手术治疗,难以手术或有转移、扩散的分别选用化疗、放疗或联合运用。破壁灵芝孢子粉与其他中药可配合手术、放化疗来增强患者的体质,预防和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对无手术和放化疗适应症或经治疗失败的应该采用破壁灵芝孢子粉与中医药治疗。
本例患者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失败,在生命垂危癌毒炽盛之际,用破壁灵芝孢子粉扶正消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短期内收到满意的效果,证明破壁灵芝孢子粉对胸腺瘤有较好的针对性,同时用外用贴敷药消癌散,攻癌拔毒,消灭了局部的癌细胞,进而协同破壁灵芝孢子粉起到调节整体的功效。
——选自杭州胡庆余堂中医馆医案。